要学会角色分离,才会身心轻安。

昨天我说了一句话,说要看到自己跟他人情绪背后的诉求,只是表达跟解决诉求即可,不需要发脾气。
有学员不解今早来问。
其实很简单,你想要喝一杯茶,你想请他人帮忙,你就明确表达诉求,而不是让他人猜心,或者发了一通脾气上升到爱不爱的程度,最终他人也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。
只要你表达了,别人做了,感恩,不做我自己来,就这么简单,更不必小肚鸡肠,也无需否定他人。
恐她听不明白。
我又举了我的例子,我说,你来请教我的当下,我引领你,点悟你,帮你查漏补缺归正,你喊老师的时候,咱俩是有干系的,回答完问题,我即刻会把你归还,把你放生,至于你能领悟多少,在于你自己,已经与我无关。
你回去做你的妻子,做你的母亲,做你的领导,做女儿,去扮演各种角色,都与我无关了。我不会在后面追着你改正,追着你一定要改掉习气等。
如果我有追的动作,一定不明道。
但,你过一会,或者过几天,又过来喊老师,这一刻我们又有关联,我要对你尽我的职责跟义务,因为我已经认你做学生,所以有问题继续答疑,即使是重复性的问题,答完再放生,始终清爽无挂碍。
有人说,老师,你无情,无情恰恰是有情,天道无亲,但最有情,因为它顺其自然,各安本位。
反观那些总被情绪所掌控的苦心人,你是怎么做的呢?
还是拿大家最关心的夫妻关系举例子,你与你老公的角色是夫妻,但他除了跟你有夫妻角色外,他还是儿子,是孙子,是领导,是下属,是他自己,是各种角色。
你是怎么做的?
他是我老公,他一切都要围着我转,听我的,你这就是不会放生。你总觉得他一切都与你有关,一切你都想去介入,试问,心累不累?
在牵制他自由的时候,请问,你自由吗?彼此都会很累心。
这都是不会课题分离。
好比我跟我的学员,上面提到,只有他找我时候,才与我有关。不找了,各自归还,是否表达明白?
夫妻中很多矛盾就是因为管的太多了,当一个人被压抑或抓取的失去自由的时候,他就会格外的向往自由,你觉得一切都与你有关,最后他就会与你无关,他觉得家外面更清爽。
所以,比拿起更重要的是放下,也就是角色分离。
眼睛不要总盯着别人,要多关注自己要干什么,要去哪,务实务本。
你自身强大了,如太阳一般,试问,谁会不围着你转?但是当你不合道的时候,你的能量瞬间就会减弱,也就是过分黏连,人性是什么,趋利避害,所以不要跟人性作对,那样显得心智不成熟的。
再拿我举例,好比今天的课题我教完学员了,学员回家做妻子了,我还继续问,你明白没?懂了没?改了没?大家说,烦不烦?
所以跟人打交道中,要不断的去断开,不能因为人家不满足我们的诉求就拧拧巴巴的,这不对,这太黏连了,不清爽。
愿大家心开意解,夫唯大雅,卓尔不群。
空空如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