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人的「吸引力法则」

原创 楠子成长 奔跑的楠子

「吸引力法则」是一种“道”,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。不管你有没有去运用它,你都会受到它的影响。

文 | 楠子
“当你很想实现一件事时,就在心里向宇宙下订单。接着整个宇宙都会来配合你,终有一天会把你想要的东西送到你的面前。”
这是网络上对于「吸引力法则」的普遍认知。简单说,就是你自己先坚定一个目标,然后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。
但这个解释太过鸡汤,似乎只需要在心里“想”就可以了。
真实的「吸引力法则」并非只有好的一面,你可能会被它反噬,献祭你的灵魂。
但如果能正确地运用它,就有可能逆转人生,过上理想的生活。

01吸引力法则一:事物只会被比它更大的东西所吸引
如果房子比你大,你就会不惜背上30年的房贷;
如果爱情比你大,你就会卑微到尘埃里,看不见自己;
如果物品比你大,你就会用不多的积蓄买名牌包,买过量的化妆品、电子产品;
如果工作比你大,你就会变成拉磨的驴,死盯着脑门前那根,永远都吃不到的胡萝卜。 经济学著作《稀缺》里有一个概念叫“管窥效应”。意思是当你通过一根管子看东西,你就只能看到管子里的东西。
这会让你产生稀缺心态,变得焦虑、患得患失,永远在路上疲于奔命。 事物只会被比它更大的东西所吸引。所以,你要让自我变大,你比工作、物品、爱情、房子都要大。你没那么需要它们,你,就是答案本身。
为此你需要:
① 你要享受痛苦。
当你不再期望摆脱痛苦,你的自我就不容易变小。
② 你要提高心智带宽。
阅读、听歌、慢跑、与朋友交谈,这些能滋养你的心灵,让你看到“自己”的存在。 

02吸引力法则二:你信奉什么主义,就会变成什么的奴隶
这几年,「原生家庭」的概念很火。
一方面,人们从原生家庭里找到自己性格的成因;另一方面,人们把现在的困境统统归咎于原生家庭,在过去的人生里精神内耗。
这是因为,人们信奉了「原生家庭主义」。
当一个人相信“这都是原生家庭的错”,那么他就会变成「原生家庭主义」的奴隶,臣服于它。
即使破局的机会无数次的摆在他面前,他也会看不到。
如果你信奉的是正向的主义,比如「越努力越幸运主义」,那么你就更容易留意到身边的机会。
杨超越,一个出身普通,唱跳基础差的女孩,在选秀节目《创造101》一炮而红。
原本在这个节目里,她的定位是陪跑的“炮灰”,有些同行嫌辛苦又没什么机会露脸就不去了,她为了2000元通告费参加了,在节目里她努力表现自己,最后高位出道,被网友们称为“锦鲤女孩”。
我在职场上遇到过一个很强的同龄人,他信奉的是「老板主义」,他坚信自己有一天会创业成功,他现在打工只是在“偷师学艺”。
那时,我信奉的是「优秀员工主义」,我坚信自己能在同期中胜出,升职加薪。所以我会以“高一级岗位”来要求自己。
而他总会用“老板”的格局来看待自己做的事,他不只关注自己的岗位,他关心全公司所有的岗位,试图搞清楚整个公司的运营之道。
七年后,当我再见到他时,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公司,在业内小有名气,经常出席业界大会。
而我无论在哪家公司都是优秀员工,每次升职加薪的名单上都有我。
警惕你信奉的主义,它会让你臣服于它,把时间、精力甘愿投给它。
热搜上经常出现的“高敏感人格”、“自卑型人格”、“拖延症”,这些也是「XX主义」的一种。
人类是一种很喜欢造词的生物,这些主义统统都是人们造出来的词。
事实上,每个人都会有敏感、自卑、拖延的时候,这不代表我们就有问题。
真正有问题的是,当你看到那些符合你的描述,就迫不及待地往里跳。然后给自己贴上一个“XX人格”的标签。 这些标签既然可以被贴上,就可以被撕掉。
为此你需要:
① 停止自我遣责。
原生家庭阴影、上瘾性行为、不良习惯,这些统统都不是真实的你,它们只是暂时来到你的生活。
②信奉正向的主义。
比如,“优秀是一种习惯”、“我能成为任何一种人”。

03吸引力法则三:你的关注方式,会影响你的关注结果
许多人都在比较中踉跄长大。小时候比身高、比学习,长大了比工作、比家庭。
一旦出现比较,就会出现比你更好的人,也会出现比你更糟的人,而人们往往只会盯着比自己更好的人。
这种比较,让你反复练习一种情节,它叫「自卑」。你不断练习自卑,你就会越自卑。
同理,你不断练习内耗,你就会越内耗;你不断练习高敏感,你就会越敏感。
警惕你的关注方式,因为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,深渊也会凝视你。为此你需要:
① 慎重选择你的朋友。
不要为了暂时的孤独,而和你看不上的人做朋友。
② 慎重选择你的信息源头。
慎选你看的书和电影、你用的APP、你关注的博主。我们每天都会刷社交网络,那些你关注的人发的消息,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。

04吸引力法则的应用:发挥「罗森塔尔效应」和「自证预言」的力量
有一个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实验。
在一个小学的18个班里,心理学家做了“未来发展趋势测试”,得出了一份“最有前途的学生名单”交给18个班的老师,并叮嘱他们务必保密。
8个月后,心理学家对所有学生进行测试,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成绩都有了很大进步,并且性格活泼开朗,自信心很强,也很乐于和别人打交道。
事实上,那份名单是心理学家随机生成的。
之所以名单上的学生会表现得更出色,是因为老师在得到名单后,有意无意地对这些学生,表现出了更多的期待。比如更多的提问、赞许、理解、体谅。
这就是著名的「罗森塔尔效应」。
效应的原理是,学生收到了来自权威者的期望,会不自觉地往期望的方向发展,而老师收到了正反馈也会继续给学生期望。如此反复,期望就变成了现实。
你会发现许多成功的年轻人,都会提到他们的父母运用了「罗森塔尔效应」,比如谷爱凌、傅园慧、詹青云。
詹青云说,小时候她理解不了为什么2大于1,老师骂她是笨猪,但妈妈一直相信她,鼓励她,后来有一天她就自己悟到了数字间的大小关系。
人会下意识地期待自己和他人的眼光。如果你的生活里没有一双饱含期待的双眼,那就饱含期待地看向自己吧。
想把短视频戒掉,从认为自己不刷短视频开始;
想改掉拖延,从认为自己没有拖延症开始;
想成为什么人,从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开始。 不要批评自己,多鼓励自己,多期待自己。
这就是「自证预言」的力量。

05
「吸引力法则」是一种“道”,所谓道,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法则。
不管你有没有去运用它,你都会受到它的影响。
所以,主动去了解它、积极地运用它,就能“顺道而昌”;反之你迷迷糊糊,就容易掉入它的陷阱,就会“逆道而亡”。
自渡者,天渡之。愿我们都能发挥「吸引力法则」积极的一面,一直走在人生的上坡路。

消息盒子
# 您需要首次评论以获取消息 #
# 您需要首次评论以获取消息 #

只显示最新10条未读和已读信息